援疆自述“2024年9月25日,我怀着激动的心情,肩负着组织的重托和家人的期望,踏上了前往新疆喀什的征程,开始了为期半年的医疗支援工作。作为一名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粤西医院/信宜市人民医院儿科的普通医生,我深知此次援疆责任重大,使命光荣……”

初到喀什,克服困难融入新环境
喀什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古城,是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。其气候干燥、昼夜温差大、与后方有时差、饮食不同、当地的语言和文化习俗不同等,都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挑战。
我深知,作为一名援疆医生,必须尽快克服这些困难,融入新的工作环境,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。在生活上,努力适应新的生活环境,克服时差和饮食差异。在工作上,我主动和科室医护人员交流,快速熟悉医院的工作流程和科室的实际情况。
发挥专长,倾情奉献守护儿童健康
喀地一院儿科承担着喀什地区及周边地区儿童的医疗救治任务,但儿科医疗水平与内地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。我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,积极参与科室日常诊疗工作,在儿科常见病、多发病的诊治方面给予当地医生悉心指导。

认真对待每一位患儿,仔细询问病史,认真查体,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,并耐心向家属解释病情,消除他们的顾虑。在喀什期间,我成功救治了多例重症肺炎、儿童复杂型先天心脏病、儿童心律衰竭、儿童心律失常等危重患儿。

记得有个12岁的女孩小穆(化名),体检中发现先天性心脏病“房间隔缺损(继发孔型)”,遂来我科住院,我积极主动与医院心血管外科、麻醉科联系,制定手术方案,克服各种困难,顺利的用微创方法完成了房间隔缺损封堵,手术很成功,患儿顺利康复出院。看着患儿父母脸上洋溢的笑容,我感到无比欣慰。
授人以渔,助力提升当地医疗和科研水平
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。我深知,援疆工作不仅要治病救人,更要帮助当地医院提升医疗水平,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。
半年时间里,我积极参与科室的业务学习,组织病例讨论,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科室的医生,针对新疆儿科常见病、多发病的诊治难点,开展了多次专题讲座,并手把手地指导科室的医生进行操作。经过半年的努力,科室内的医生对儿科常见病、多发病的诊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,一些新技术、新项目也在科室得到了推广应用。

除此临床工作之外,在喀什工作的半年时间里,我还和科室医生利用业余时间深入社区、基层,为当地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和义诊,普及儿童保健知识,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。
半年的援疆工作,虽然短暂,但却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,也是我职业生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。
在这半年里,我深刻体会到了“医者仁心”的真正含义。作为一名医生,无论身处何地,都要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,用爱心、耐心和责任心去对待每一位患者;在这半年里,我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。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友爱,互帮互助,共同建设美好家园,这让我深受感动,也更加坚定了我维护民族团结的决心;在这半年里,我收获了成长和进步。援疆工作锻炼了我的意志,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,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;在这半年里,我也收获了友谊,结识了很多来自于广东各医院优秀的援友。
援疆工作即将结束,但我对新疆的感情永远不会结束。我将永远铭记这段难忘的经历,并将援疆精神融入到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,为守护儿童健康、促进民族团结贡献自己的力量。